住行
单车战局破朔迷离 滴滴陷入“十月围城”
来源:何水清 时间:2018-01-29 点击:6049
先是被曝出派驻OFO的三名滴滴高管全部“被休假”,而后又宣布托管此前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停止运营的小蓝单车,加上此前美团打车进军北京的消息,过去一年都比较安静的滴滴又被推回了公众面前。在接连吃掉快的打车、合并Uber中国区业务之后,滴滴被很多人看做网约车市场上的垄断者。网约车新政出台后,滴滴进入了长时间的“修炼内功”期,直到最近声量开始提升。
程维曾在2017年底向媒体透露称,滴滴马上会有巨大的全球战役,未来会和车厂、谷歌以及特斯拉在无人驾驶领域展开竞争与合作,构建未来交通和汽车体系。
不过,在这个岁末年初,环顾四周的滴滴会发现,敌人来自四面八方。
此前滴滴派至ofo的三位高管“离职休假”,引来了外界对双方“失和”及作为大股东的滴滴对ofo“失控”的猜想。在业务竞争层面,自行车分时租赁的用户规模越大,对滴滴的数据影响越明显,这集中体现在短途出行订单量的急剧减少。
多名来自北京规模领先的出租车公司的司机都向搜狐科技表示,自从路面上的单车数量激增之后,他们在滴滴平台接到的3公里甚至5公里以内的订单有明显减少。
这种现象在夏天时尤为明显,冬天来临后有所缓解:受制于寒冷的天气,OFO和摩拜的用户数据都有所下降,而后两者挪用押金填补资金链短缺的新闻也是在冬天被曝出,此处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不展开说。
高德在2017年春季曾发布交通报告显示,当季北京驾车用户5公里以下的短距离出行占比下降明显,同比减少3.8%,同时5公里以内的短距离网约车出行也有明显下降趋势,而这个距离范围属于单车骑行的适宜范围,时间点又与OFO和摩拜大规模免费的运营活动的时间吻合。
滴滴在投资OFO之前,曾经考虑过自己做自行车业务,但它当时忙于合并Uber中国区业务,实际上无法抽出精力亲自下场做自行车业务,接纳了投资人建议的程维决定用投资方式入场。回头去看,这也成为了另一些投资人质疑滴滴管理层决策能力的起因。根据《中国企业家》的报道,OFO和摩拜双方的投资人有很多都没预见到单车业务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对资金的消耗如此之大。
2017年中下旬之后,滴滴与腾讯力推OFO与摩拜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将被纳入滴滴体系中,后者将成为实际掌握控制权的一方,有媒体曾报道称,这项合并因为两家公司创始人的反对而作罢。
然而根据搜狐科技得到的消息,在OFO与摩拜的合并谈判中,各投资方开出的条件虽然不同,但都认同双方合并的结果,唯一例外的是OFO创始人戴威,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他并不同意合并。根据中企的报道,这也是阿里以拿掉戴威的一票否决权为条件继续注资OFO的原因,而摩拜的新一轮融资已经搞定,预计将在年后宣布。两家继续融钱、花钱和打仗,对滴滴而言并非好事。共享单车有机会从高频2公里短途出行向5-8公里更长的移动出行领域延伸,滴滴非但难以吃掉单车业务,自己的核心出行业务还会受到威胁。
1月25日,滴滴单车平台在成都上线,除了小蓝单车和OFO,还推出了自有单车品牌“青桔”。单车领域的复杂竞合关系,正在走向白热化。
压力不仅来自单车业务,滴滴与OFO闹翻的背后,还有一层原因是OFO对于大出行业务的野心。1月初,阿里主导OFO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的消息被传出,这笔新融资被认为将主要用于ofo开展共享汽车业务。
另一家单车公司摩拜的动作也不少:2017年6月摩拜成立出行公司,有消息称其内部已经成立了网约车部门,9月摩拜与首汽约车战略合作,APP接入顺风车和专车的入口,10月摩拜与嘀嗒拼车展开全面合作。
根据CNNIC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到 2.17 亿,同比增长29.4%。专车市场的分量各家都看在眼里,滴滴的两家传统对手也依然生猛。
首汽约车方面向搜狐科技出示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首汽约车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超过8万辆专车,入驻59个城市,注册用户超过2200万,日均订单60万单,平均客单价在70-80元左右。来自神州专车的数据是,它已经进入了全国45个城市,目前的客单价在80-120元左右。
良好的用户体验和高标准的服务人员,都让瞄准高端(高客单价)用户的首汽和神州对滴滴专车业务持续施加压力,“我们压力还是挺大的,他们的服务体验确实不错”,一位滴滴品质出行事业部员工告诉搜狐科技。
争夺不仅在乘客端,受制于网约车新政的严格要求,司机端的争夺也从未停止。以首汽约车为例,除了纳入来自出租车行业的司机以外,首汽也在App上挂出了司机招募广告,以“收入稳定、国资背景、海量订单”为卖点,吸引自带车和无车合规司机加入。
此外,发源于杭州背靠吉利集团的曹操专车,刚宣布完成A轮10亿元人民币融资,也已经进入北京。根据官方公开的数据,目前曹操专车在全国17座城市展开运营,拥有12000余辆纯电动专车和12000余名专职认证司机。
虽然曹操专车目前在北京只有新能源车型,但在其他城市还有舒适型、商务型、豪华型等车型,其核心目标是打造新能源共享出行服务平台。
在专车领域,滴滴面临的竞争并不小,高端用户群体可选择的品牌也很多。“这总不能说我们(滴滴)是垄断了吧”,谈到这个话题时,滴滴一名内部员工思考了片刻回答说。
高端产品比拼服务,中低端产品比拼性价比。同样来自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 2017年6月,我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到2.78亿,同比增长23.7%,也就是说,乘坐出租车的用户群体在不断扩大中。
这是滴滴“白手起家”的业务,也是曾经烧钱无数的业务,它最近却被“外来人”盯上了。比如说暂时没有边界的王兴。美团从2017年2月开始在南京试水打车业务,曾引发滴滴高层的极大重视,又在12月成立出行事业部,由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负责,当前团队规模据确信已经达到200多人。
不过,本来计划在1月12日登陆北京的美团打车,上线前被北京市交通委约谈,称其没有网约车运营资质,被迫推迟了登陆计划。
但王兴的野心不会就此推迟。外卖行业发展已经趋向成熟,各家盈利水平普遍较低,横向拓展业务成为必然选择,无论利用外卖物流系统提供更多品类和场景的服务,还是提供出行服务都是可以预见的方向,美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围绕打车业务做文章。
而且,它也为其他觊觎者提供了新思路:滴滴的出租车业务似乎并非“无懈可击”。
2017年8月和10月,首汽约车和嘀嗒拼车先后宣布上线网约出租车业务,同时开始向用户和司机双向补贴,进入出租车市场。其中首汽约车更是背景深厚。有来自不同出租车公司的数位出租车司机向搜狐科技表示,未来北京市大部分出租车公司都要接入首汽约车的出租车平台,在使用感受上跟滴滴不会有太大区别。
“出租车司机是打车行业最早的推动者,现在反倒是有点像弃儿。快车一个能抽25%,出租车一个只能抽1块钱,滴滴可能就没那么重视出租车。这是我们看到现在进去的机会”,嘀嗒拼车创始人宋中杰在接受媒体采访如是说。
在两家公司推广出租车业务的同时,也流传出了滴滴逼迫出租车司机“二选一”的消息。虽然很多人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滴滴,但实际上局部地区司机运营部门的行为,并不能代表滴滴高层甚至整个滴滴公司的意志。
毕竟,无论是快的打车还是Uber中国时期,滴滴都曾经与竞争对手进行过激烈的“厮杀”,如果靠“二选一”就能赢得战争,那是对滴滴和其竞争对手的双重看贬。
(责任编辑:何水清)
声明
排行榜单
- 总榜
- 月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