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狗十三》给两代人一个和解的出口
来源:张克龙 时间:2018-12-10 点击:5773
每年都有很多青春片,曹保平导演的《狗十三》绝对是其中最特别的一部,因为它不仅有个霸气的片名,更是因为它用一种强烈而又锋利的电影语言,给大家撇去现实的渣沫,露出青春最鲜活的本态。
影片讲的是一个少女与狗的故事,与那些把玩恋爱和理想,贩卖鸡汤和狗血的俗套青春片截然不同,剧中的画面非常真实,就像是把镜头对准了现实中的一个女孩儿,静静地看着她的快乐和烦恼,单纯而又清澈,没有任何的修饰和伪装。
因为父母的离异,父亲重组了家庭,十三岁的李玩生活在爷爷奶奶家。父亲为了缓和和女儿的关系,给李玩送来一只小狗,喜欢物理的李玩给小狗起名“爱因斯坦“。慢慢爱因斯坦成为了李玩最好的玩伴。
李玩这样的生活,谈不上过得有多好,也说不出有多糟,现实中的无数个十三岁少女都是这样生活的,并没有什么两样,可是曹保平导演真的厉害,把这个朴实的故事讲得打动人心,就像是一湾湖水,有人看到的就是平淡无奇,有人却从中看到了涌动的暗流。当李玩和这条名字叫爱因斯坦的狗从陌生排斥到建立友爱,再到爱因斯坦突然走丢了,李玩执意去寻找,家庭的平静被打破,从此把故事引出了一波又一波的戏剧冲突。
影片逐层渐进地揭开少女内心的情感缺失,与成人世界的圆滑、功利、老练相比,她更想生活在纯净而又简单的世界,而忙碌的父亲并没有注意到她的向往,把陪伴的任务交给了爱因斯坦,这才是青春最难言的孤独,少女寻找的其实不仅仅是一条狗,而是一份内心的美好,和爱因斯坦一起遗失的,是她的十三岁,而这两样东西,都像岁月一样,遗失就无法再找回。
曹保平以往的作品,《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都有一定的批判色彩,剖析的是为什么少数人总是难以融入大环境,以及被孤立后的痛苦和挣扎,而这一次,《狗十三》也有对现实的思考,质疑了家长对孩子缺乏关心和理解,甚至都不知道女儿不喝牛奶,也展现了重组家庭和二胎对少女的影响,从题材来说,比以往的作品更加关照现实,氛围也是伤感与温馨共存,能够给现实中的人们带来很强的触动和共鸣。
所以说,《狗十三》既不狗血,也不鸡汤,就像是一剂亲子关系的良药,入口有点苦涩,但回味深长,引人深思。有些父母,总想当然地以为孩子应该理解自己的苦心,说一声“谢谢”,孩子也始终等待父母说一声“对不起”,这种沟通失语症在现代都市家庭中普遍存在,往往是教育问题的第一隐患,影片通过最真实的语言,替双方消除了隔阂,说出了心声。
这世界上有很多种好看的电影,有些是很艺术,有水平有格调,能冲击并改善我们的审美,有些是很技术,在银幕上玩转天崩地裂,能够轰炸我们的视听,还有一种是很真实,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激发出内心某个被遗忘的情感。《狗十三》显然是属于后者,希望这种电影能够越来越多,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拥有属于自己的爱因斯坦和十三岁。
(责任编辑:陈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