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广告
文章页面广告

娱乐

电影专资办官员:目前热映高票房电影几乎都注

来源:电影网 时间:2018-07-06时间:1530881195 点击:5963 目录ID:1

酷生活是一个专注衣、食、住、行、游、玩、娱乐等为一体的时尚生活分享网站,汇集网友的原创心得、生活感悟、影像记录以及旅游心情日志等点滴生活趣事,倡导智能生活,让生活

    4月19日,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特约活动召开,在“娱乐资本论”主办的《电影金融创新的案例与边界》论坛上,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副主任李东就近两年国产电影票房市场造价乱象表示,“目前在热映的所有票房比较高的影片几乎无一例外都有票房注水”,但同时,“偷漏瞒报非常厉害”。

    根据娱乐资本论发布的行业白皮书,去年440亿元电影票房中,业内预估的票补金额约40亿元。同时“买票房”、保底发行、影视资产证券化,以及二级市场联动电影票房等金融手段,成为2016年电影市场的关注焦点。

    “我们有监但是管不了”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东表示,真正的票补数额或许不止40亿,而虚假票房对税收、片方、电影投资等所有产业环节都会带来损失。

根据专资办的监测数据,截止今年2月底,监测到的退票最多的省份是河北和浙江省,几十万人次退票数占到观众人数70%-80%,相当于一天卖出1000张票,退了800张。

    而对于查到的退票严重现象,专资办的普遍做法是,“首先让影院自查,并将自查说明报至市场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有些不能及时查明原因的,或在资金办网站上把超过10%退票的院线公示出来”。

    目前,全国市场票房注水、偷漏瞒报甚至票价异常的情况都可以在专资办的监管系统里面看到,“但缺陷是,我们有监但是管不了,政策法规没有跟上,无法一一对照着进行处罚”,李东说。

    以“幽灵票房”事件受关注的《叶问3》为例,在电影资金办参与该事件处理中,对经查实的3200万元的虚假票房不予认可,不计入全国电影票房统计数据。同时,该片总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购票房,投资人(快鹿集团)和发行方(大银幕公司)认可的金额约5700万元。

    “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确实缺乏一些法律依据”,李东表示,“出了这件事以后,下一步政策法规,可能对处罚的细则(方面)会更加完善”。而相关的法律完善之路或许并不能一蹴而就。

    在中文伦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田磊看来,《叶问3》里涉及“自买自卖”自购票房部分本身从法律上是中性的,但造成的虚假票房,又和二级市场联动,推高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获得不正当利益等一系列行为就有违法的色彩。

    跨界“创新”迷局

    围绕着票房操控引发的一系列金融与电影之间的“跨界创新”,背后都是工具撬动起来的巨大的利益原动力。

    合一资本创始人许亮认为,所有造假严重的案例,无一例外跟资本市场挂钩的原因是,“资本市场高起不下的市盈率,就会使得所有贪婪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铤而走险,但在中国(这些事目前)无法可依”。

    同时,资本市场参与者大量是散户,对电影市场的普遍态度是“唯票房论”,以及“唯明星论”。

    “再贵的钱在资本市场都有一百倍的放大效应,这种情况是目前圈里非常头疼的现象”许亮说。

2015年电影专项资金数额达22亿元,李东表示,下一步专资办的工作方向是打造类似淘宝网的中间监管、交易平台,对接所有网络代售商以及6800家经营影院,事实公开交易数据。

(责任编辑:电影网)

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酷生活”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酷生活,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转载、下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等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酷生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 “来源其他网站”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酷生活”,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4您若对作品版权、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酷生活网联系, 邮箱:2948360200@qq.com 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处理时间:10:00—18:00
  •